马尾又称马江,位于福州市东南约20公里闽江口北岸,市镇居民4万多人。地形险要,扼守闽江下游,是福州港外水陆交通的门户。相传附近马限村有块石头,形如马,头向罗星塔,尾向马尾街,故名马尾。闽江水滚滚而下,气势磅礴,登高极目,帆影点点,汽轮声声。它也是闽江水系的主要游览点。
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;耸立江滨的千年古塔--罗星塔,为闽江门户..[全文]
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;耸立江滨的千年古塔--罗星塔,为闽江门户..[全文]
马尾又称马江,位于福州市东南约20公里闽江口北岸,市镇居民4万多人。地形险要,扼守闽江下游,是福州港外水陆交通的门户。相传附近马限村有块石头,形如马,头向罗星塔,尾向马尾街,故名马尾。闽江水滚滚而下,气势磅礴,登高极目,帆影点点,汽轮声声。它也是闽江水系的主要游览点。
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;耸立江滨的千年古塔--罗星塔,为闽江门户标志,誉称“中国塔”;东南10公里处,有闽江七景之一金刚腿风景可游;罗星塔下是罗星公园,公园旁有国际海员俱乐部可娱。登临塔顶,港口码头,开发区尽收眼底。江岸两旁有古炮台,可在此看到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战役的古战场,还可到昭忠祠凭吊为国捐躯的先烈,附近有青芝寺可览。
马尾港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海军发源地,曾名噪一时。
罗星塔简介
罗星塔始建于南宋。据王应山《闽都记》:广东一豪强阴谋夺取年轻漂亮的妇女柳七娘,先诬陷其夫,把他 到福建。柳七娘坚贞不屈,随夫来闽。不幸途中夫死,她变卖家产,替亡夫祈求冥福,建塔于此。
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,原来木塔于明万历年间(1572—1620)毁。此时福州对外贸易发达,港口需要一个标志。天启四年(1624年)就地重建,改用石砌,楼阁式结构,七层八角,内外均设神龛,塔座直径8.6米。塔刹石桌式,上放一灯,晚上灯光四射,引导航船。
清同治五辏?866年)设船政于马尾,船政员工为保护古塔免受雷击,在塔刹上安一大铁球,上插避雷针,(针尖到塔基31.5),针连铁条,直通江底。铁器日久锈蚀,后被台风刮走,1926年重新安装。
1964年,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罗星塔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,加以修缮,修补大铁球,重装避雷针,各层外加铁栏杆。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罗星山原来兀立江心,形势险要,系兵家必争之地。明嘉靖时,倭寇、四次进犯福州,均停船于此。三十七年(1558年),指挥 事黎鹏举在此大败贼兵。次年参将 凤、以后俞大 、戚继光等陆续在这一带歼灭倭寇,平息了倭患。
1656年,明郑成功率师恢复中原,进驻罗星塔,在塔下筑土堡城寨,所部坚持抗清一年。清初,筑城山上,称罗星塔城;设汛,号罗星塔汛;以塔为眺望台、烟墩(烽火台)。近代,国际传为盛世的跨越三大洋(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羊)飞箭(剪)船大竞渡,参赛船只11艘就在塔下水域竞发。1884年,中法马江之战,清水师官兵在此展开英勇的抗敌斗争。
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简介
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(马尾)昭忠路马限山东麓。该馆依山而建,为五层建筑,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,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,气势磅礴,颇具现代建筑风格。
馆内陈列分为序厅
、船政概览厅、 船政教育厅、 船政工业厅、海军根基厅、船政名人堂。
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、图片、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,运用, 声、光、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、新式教育、工业制造、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,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,折射出中国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、虚心好学、博采众长、勇于创新、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。马江海战纪念馆及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。
马江海战纪念馆简介
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有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。晚清时期,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,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马尾兴办船政,原江西总督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。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(万年清号)、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(平远号),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,中国近代第一支军舰队均出于此。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。船政学堂培育了严复、邓世昌、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,中国近代海军五分之三的军官出自马尾。
1884年8月23日,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,挑起中法马江海战。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,不敢抵抗,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,796名官兵阵亡,福建水师全军覆没。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,1920年,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、沪、榕等地募捐经费,建立马江昭忠祠,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。
在马尾有关福建船政的古迹遗址众多,保存较完整的有船政轮机厂、绘事院、钟楼、一号船坞、昭忠祠等。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船政轮建筑群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[关闭]
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;耸立江滨的千年古塔--罗星塔,为闽江门户标志,誉称“中国塔”;东南10公里处,有闽江七景之一金刚腿风景可游;罗星塔下是罗星公园,公园旁有国际海员俱乐部可娱。登临塔顶,港口码头,开发区尽收眼底。江岸两旁有古炮台,可在此看到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战役的古战场,还可到昭忠祠凭吊为国捐躯的先烈,附近有青芝寺可览。
马尾港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海军发源地,曾名噪一时。
罗星塔简介
罗星塔始建于南宋。据王应山《闽都记》:广东一豪强阴谋夺取年轻漂亮的妇女柳七娘,先诬陷其夫,把他 到福建。柳七娘坚贞不屈,随夫来闽。不幸途中夫死,她变卖家产,替亡夫祈求冥福,建塔于此。
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,原来木塔于明万历年间(1572—1620)毁。此时福州对外贸易发达,港口需要一个标志。天启四年(1624年)就地重建,改用石砌,楼阁式结构,七层八角,内外均设神龛,塔座直径8.6米。塔刹石桌式,上放一灯,晚上灯光四射,引导航船。
清同治五辏?866年)设船政于马尾,船政员工为保护古塔免受雷击,在塔刹上安一大铁球,上插避雷针,(针尖到塔基31.5),针连铁条,直通江底。铁器日久锈蚀,后被台风刮走,1926年重新安装。
1964年,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罗星塔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,加以修缮,修补大铁球,重装避雷针,各层外加铁栏杆。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罗星山原来兀立江心,形势险要,系兵家必争之地。明嘉靖时,倭寇、四次进犯福州,均停船于此。三十七年(1558年),指挥 事黎鹏举在此大败贼兵。次年参将 凤、以后俞大 、戚继光等陆续在这一带歼灭倭寇,平息了倭患。
1656年,明郑成功率师恢复中原,进驻罗星塔,在塔下筑土堡城寨,所部坚持抗清一年。清初,筑城山上,称罗星塔城;设汛,号罗星塔汛;以塔为眺望台、烟墩(烽火台)。近代,国际传为盛世的跨越三大洋(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羊)飞箭(剪)船大竞渡,参赛船只11艘就在塔下水域竞发。1884年,中法马江之战,清水师官兵在此展开英勇的抗敌斗争。
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简介
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(马尾)昭忠路马限山东麓。该馆依山而建,为五层建筑,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,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,气势磅礴,颇具现代建筑风格。
馆内陈列分为序厅
、船政概览厅、 船政教育厅、 船政工业厅、海军根基厅、船政名人堂。
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、图片、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,运用, 声、光、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、新式教育、工业制造、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,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,折射出中国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、虚心好学、博采众长、勇于创新、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。马江海战纪念馆及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。
马江海战纪念馆简介
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有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。晚清时期,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,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马尾兴办船政,原江西总督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。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(万年清号)、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(平远号),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,中国近代第一支军舰队均出于此。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。船政学堂培育了严复、邓世昌、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,中国近代海军五分之三的军官出自马尾。
1884年8月23日,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,挑起中法马江海战。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,不敢抵抗,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,796名官兵阵亡,福建水师全军覆没。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,1920年,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、沪、榕等地募捐经费,建立马江昭忠祠,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。
在马尾有关福建船政的古迹遗址众多,保存较完整的有船政轮机厂、绘事院、钟楼、一号船坞、昭忠祠等。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船政轮建筑群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[关闭]
马尾又称马江,位于福州市东南约20公里闽江口北岸,市镇居民4万多人。地形险要,扼守闽江下游,是福州港外水陆交通的门户。相传附近马限村有块石头,形如马,头向罗星塔,尾向马尾街,故名马尾。闽江水滚滚而下,气势磅礴,登高极目,帆影点点,汽轮声声。它也是闽江水系的主要游览点。
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;耸立江滨的千年古塔--罗星塔,为闽江门户..[全文]
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;耸立江滨的千年古塔--罗星塔,为闽江门户..[全文]